發表文章

幸福的追求

圖片
幸褔像是一根紅蘿蔔,從小就一直掛在我們的眼前,耗盡一生我們不斷追尋,甚至希望能從別人手中得到,然而到底什麼樣的境界是幸福?我的生命中有很多快樂的出現過,大學放榜時,談戀愛的過程中,順利找到工作,結婚生子,一家三口的旅行,細細數來,我擁有不少的快樂,不過有覺得自己追求到幸福了嗎? 關於幸福,亞里斯多德說的最好,有些普遍社會上認同的價值觀,例如樂趣,健康,財富,名聲,大家都覺得應該去追求,幸福應該就在其中,然而設下這種目標的問題在於它會嚴重受到機運影響,遇到金融海嘯,公司莫名倒閉,身體有遺傳性疾病,種種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變數,一直存在我們的生命裡,我們把運氣當成幸福的話,可能代表我們多數人永遠達不到幸福的境界。 在我們的社會裡,還有一種人,漸漸變老後,把幸福定義在兒女的身上。如果兒女可以照著他們的希望去發展,彷彿他們就可以得到那個幸福的獎牌。都忘了自己一樣沒有達成上一代的期望,也是另一代人的幸福終結者。所以通常到生命的最後一刻,應該也是盼不到幸福的到來。 我從職場退下來,也算從社會的競技場登出,不再有薪水,升遷,績效伴隨,這階段要追求的幸福又是什麼? 日前讀到亞里斯多德說,「把了解世界滿足心智當成目標,這種目標不會受到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破壞,也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或讚美,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事,本質是完全是自給自足。」看到這段話,覺得好像遇見一個千年前的知己。目前的我對於能夠自己掌控時間,探索自己不懂的領域,無論是看書,聽講座,覺得非常快樂。曾經也想到各地去旅行,拓展我的人生地圖,但是因為COVID 的關係,目前仍無法成行,不過並不沮喪,因為這世界還有很多待我去探索的事物。 在經濟上能獨立,在道德上也能獨立,無需迎合他人,我想我的人生有得到幸福。

禮物

圖片
 資優是天生還是培養? Nature or Nurture? 每個新生兒的父母喜歡給自己這個重任,對於自己的不怎樣,總是覺得不甘心,相信自己的平凡,一定是從小到大的過程中,照顧者有疏漏,或是環境有欠缺,只要能把這些都改進,一定能夠擁有一個完美優秀的子女。然而越多的努力,常常帶來越大的失望。 事實上天才從來都不是被培養出來的,那是上天給的禮物,身為凡人父母,應該要擔心的事,我們是不是毀了一個天才? 這些優秀的大腦,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,凡人父母無法體會,更不應該干涉,身為照顧者,應該悉心呵護的,除了他們的健康,還有對世界的好奇與學習的熱情。然而在教育場所,看到最多的是,當孩子在學習上初展露頭角時,父母就急著把他們送到資優班,或者聘請家教來加深這些學科知識,於是因為他們的聰明,他們必須犧牲玩樂時間,必須花更多時間在課業上。當他們還小時,這些成就贏得大人的讚許,還能讓他們開心,然而,只有分數和比賽獎杯,這些不過是虛幻的名聲,不是出自內在想去學習的動機,慢慢的這個天才的光芒就開始黯淡,於是在長大的過程中,他們因為聰明反而放棄了學習。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,人類的大腦要到25歲才發展完全,在這之前,給與多方的探索發展,等到發展完成後,再專注於單一領域,這是對大腦最好的發展模式。可是我們的父母,從小學開始就急於將孩子的世界關上,讓他們只在某一個單項發展,數理資優班的孩子,不再看文學作品,語言資優班的孩子,不再算數學,原本可以有無限潛能的大腦,就被鎖在一個單調的世界,同時慢慢的也失去所謂聰明的本質。 如何珍惜這份禮物? 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時,不須要大肆宣揚添加他的壓力,多陪他到處探索,他也許會對一些平常的東西感興趣,投入所有的注意力,這時試著從他的眼光看世界, 因為所謂的平常事物,往往是我們慧根不夠,跟著去探索,你也會覺得很有趣。課業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事,通常這樣的孩子對不斷反覆背誦的學習不感興趣,所以他也許不會在小學名列前矛,但是他會有很充裕的時間去認識世界,而這樣的探索,就是在啟發他的學習動機,多數的資優生只要他的好奇心不消失,他將會一步一步把自己帶往一個只有眾神居住的奧林匹亞山上。 不過聰明的大腦也可能是這個孩子的福報,就算他沒有雄心大志,不想當人中人,因爲聰明他可以省掉很多讀書做事的時間,可以有自己的嗜好,過悠閒的生活,這不也是芸芸眾生的最大願望? 懂得欣賞孩子

巨大的幽靈盤旋在我們的頭上

圖片
 每天看到我們的媽寶自戀市長,在疫情肆虐時,依舊故我做出只為自己前途不為廣大市民的總總行徑,讓人憤怒,不過仔細思考,每一位領導者的出現,不也代表著社會隱形存在的共識? 想起我之前任教的那所高中,學校裡有某位老師,大家都知道她自戀自大的人格,同時是威權的信仰者,她被全校師生暱稱一代女皇。在21世紀教學現場,強調獨立自主尊重人權的時代,她完全不理會教育理念,時常作出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,但是她總會保證,因為她能掌控許多的資源,跟著她,最後的升學絕對沒問題。所以這些年來,學校隱忍她的總總離譜行徑,家長則是覺得能進一所好大學,其他一切都沒關係,反正高中三年一下就過去,而同事則是覺得息事寧人,不甘我的事。 一個學校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。所以目前的台灣社會,多數人在內心還是有一個小警總,還是懼怕威權,所以總是不自主地服膺威權的腳步,而這個獨裁威權的人,只要保證未來大家有錢賺,過程的不正義,也就沒人在意。從韓總到阿北,不總是暗示著大家,對岸有賺不完的錢,只要我們閉嘴聽話嗎?而一代女皇則是告訴你,分數在我手中。 我們連生活中都有這樣不符合正義的企盼,想進名校想發大財,當然就只能容忍不斷出現的政治邪靈,而他們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黑暗面共同餵養成型的。 我努力了一輩子,曾經以為自己是戰士,不過終究是失望的離開,希望天佑台灣,卡繆在鼠疫中提到的正直,能夠慢慢出現在我們的社會。

生孩子的理由

圖片
 現在大家都說,少子化是國安問題,如果不從這個愛國的理由,還有什麼理由應該生小孩呢? 當時年輕的自己,在26歲結婚時,除了很堅決的說要到三十歲才生小孩,其實並沒有細想為什麼要有小孩。不過隨著年齡漸長,身邊有人在考慮該不該生小孩時,我也開始想,沒有孩子,我會有怎樣的人生? 也許在三四十歲時,我可以過得更從容些,但會不會更有成就,我想也不會,因為我的性格不是這樣汲汲營營的人。可是到了五十歲,我覺得如果膝下無子,我可能會過著空虛的生活。因為愛美的我,總是在意自己的皮囊,看著鏡子裡,青春不再的臉龐,敵不過地心引力的臉部線條,變老的感覺,其實並不好啊。可是因為兒子,我還想著明年後年甚至十年後的未來,我想知道長大的他過著怎樣的生活,做怎樣的工作,他的另一半是怎樣的人,許許多多的想像讓我對未來還是充滿好奇和欣喜,這些情緒已經超過我對自己衰老的恐懼。 所以生孩子對我而言,是一個自私的理由。為了老年的自己,不是養兒防老,是給自己一個安然老去的晚年,在已經風燭殘年時,還能歡喜的迎接新年的到來。

媽寶誤國

圖片
台灣傳統的男人其實是被寵壞沒有長大的孩子。 在家打老婆兇小孩,在家外面則膽小懦弱,或是在工作場域欺負新人,遇到老闆就維維諾諾,以及沒有智慧的老人,只會嚷著敬老尊賢。基本上都是一種習慣用霸凌行為來和周圍環境互動的弱者。 這種男人從來沒有脫離青春期。但是很諷刺的是,這樣的男人其實又是女人自己製造出來。他們的媽媽很高興生下這名男嬰,因為重男輕女的觀念,讓這名女性的地位在夫家因為生下男嬰而開始穩固。於是除了母愛,為了保有這樣的地位,當然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好這個護身符。又或者想親手打造這個男孩,讓他成為可以炫耀的名牌,於是各種違反兒童心理學的教養方式就會出現,而這些終究是有代價的,這就是我們社會目前充斥的媽寶。 越來越多的女孩知道,媽寶不能嫁,因為除了這個懦弱的男人,你還必須面對他的強勢父母親,意味著讓自己陷入終身被霸凌的地獄。也許這就是台灣目前生育率很低的原因,因為女孩們已經看清楚現實,想體會愛情,可以追韓劇,畢竟在我們的社會,愛情是敵不過這樣的媽寶文化。    

大數據時代

圖片
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資料庫在大腦裡,我們每天所做的決定,都是大腦根據一直以來所搜集的資料,立即做下的判斷。所以我們很重要的一個任務,就是要不斷擴展自己的資料庫,才能讓自己在重要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。所以孩子從小要提供給他多方面的刺激和學習。然而目前從小學開始,孩子放學後就被關在安親班,功課做完後繼續寫各種的測驗卷,不斷的反覆練習,讓小學的考試沒有一百分,就是家長不負責安親班太爛。這種只專注在單一面向的學習,讓應該不斷刺激的大腦固化,讓原本不笨的孩子,終其一生沒有什麼成就,而固執沒有彈性的腦,更是社會的毒瘤。小學的成績真的不算什麼,父母這個階段應該要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各種學習和刺激,就算經濟不充裕,閱讀也是很好的吸收經驗和知識的方法,不要只限定孩子閱讀跟學校科目相關的書,才能讓他的大腦的資料庫豐富。

奴隸之國

圖片
處在21世紀,我們一直有一個錯覺,覺得自己活在一個自由的社會,可以自己選擇工作,可以有自己的生活,表面上好像這樣,但是實際上我們還是過著奴隸的生活。越來越方便的科技,讓奴隸根本無法劃清工作與生活的界線,奴隸和老闆(CEO)的薪水差距,從三倍變成三百倍,奴隸們幫企業賺的錢,進了老闆和股東的口袋,奴隸的薪水永遠是那麼的微薄,至於不聽話的奴隸,更是輕易就被主人丟棄,墜入社會的底部,永不翻身。 奴隸即使一帆風順獲得升遷,也無法進入自由人的世界,更多的責任,雙邊不討好,老闆不斷的要求業績,其他奴隸覺得跟你對立,在不斷地消耗中,衰老的更快,人的身體無法承受持續性的壓力,所以崩壞在瞬間,而一個奴隸的消失又算什麼? 當自己覺得夠了,就該離開,只有在我們的生命中,我們才是主人,當個卑躬屈膝的奴隸,即使崩壞,主人只會再找一個新奴隸,並不會因此流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