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1的文章

禮物

圖片
 資優是天生還是培養? Nature or Nurture? 每個新生兒的父母喜歡給自己這個重任,對於自己的不怎樣,總是覺得不甘心,相信自己的平凡,一定是從小到大的過程中,照顧者有疏漏,或是環境有欠缺,只要能把這些都改進,一定能夠擁有一個完美優秀的子女。然而越多的努力,常常帶來越大的失望。 事實上天才從來都不是被培養出來的,那是上天給的禮物,身為凡人父母,應該要擔心的事,我們是不是毀了一個天才? 這些優秀的大腦,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,凡人父母無法體會,更不應該干涉,身為照顧者,應該悉心呵護的,除了他們的健康,還有對世界的好奇與學習的熱情。然而在教育場所,看到最多的是,當孩子在學習上初展露頭角時,父母就急著把他們送到資優班,或者聘請家教來加深這些學科知識,於是因為他們的聰明,他們必須犧牲玩樂時間,必須花更多時間在課業上。當他們還小時,這些成就贏得大人的讚許,還能讓他們開心,然而,只有分數和比賽獎杯,這些不過是虛幻的名聲,不是出自內在想去學習的動機,慢慢的這個天才的光芒就開始黯淡,於是在長大的過程中,他們因為聰明反而放棄了學習。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,人類的大腦要到25歲才發展完全,在這之前,給與多方的探索發展,等到發展完成後,再專注於單一領域,這是對大腦最好的發展模式。可是我們的父母,從小學開始就急於將孩子的世界關上,讓他們只在某一個單項發展,數理資優班的孩子,不再看文學作品,語言資優班的孩子,不再算數學,原本可以有無限潛能的大腦,就被鎖在一個單調的世界,同時慢慢的也失去所謂聰明的本質。 如何珍惜這份禮物? 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時,不須要大肆宣揚添加他的壓力,多陪他到處探索,他也許會對一些平常的東西感興趣,投入所有的注意力,這時試著從他的眼光看世界, 因為所謂的平常事物,往往是我們慧根不夠,跟著去探索,你也會覺得很有趣。課業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事,通常這樣的孩子對不斷反覆背誦的學習不感興趣,所以他也許不會在小學名列前矛,但是他會有很充裕的時間去認識世界,而這樣的探索,就是在啟發他的學習動機,多數的資優生只要他的好奇心不消失,他將會一步一步把自己帶往一個只有眾神居住的奧林匹亞山上。 不過聰明的大腦也可能是這個孩子的福報,就算他沒有雄心大志,不想當人中人,因爲聰明他可以省掉很多讀書做事的時間,可以有自己的嗜好,過悠閒的生活,這不也是芸芸眾生的最大願望? 懂得...

巨大的幽靈盤旋在我們的頭上

圖片
 每天看到我們的媽寶自戀市長,在疫情肆虐時,依舊故我做出只為自己前途不為廣大市民的總總行徑,讓人憤怒,不過仔細思考,每一位領導者的出現,不也代表著社會隱形存在的共識? 想起我之前任教的那所高中,學校裡有某位老師,大家都知道她自戀自大的人格,同時是威權的信仰者,她被全校師生暱稱一代女皇。在21世紀教學現場,強調獨立自主尊重人權的時代,她完全不理會教育理念,時常作出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,但是她總會保證,因為她能掌控許多的資源,跟著她,最後的升學絕對沒問題。所以這些年來,學校隱忍她的總總離譜行徑,家長則是覺得能進一所好大學,其他一切都沒關係,反正高中三年一下就過去,而同事則是覺得息事寧人,不甘我的事。 一個學校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。所以目前的台灣社會,多數人在內心還是有一個小警總,還是懼怕威權,所以總是不自主地服膺威權的腳步,而這個獨裁威權的人,只要保證未來大家有錢賺,過程的不正義,也就沒人在意。從韓總到阿北,不總是暗示著大家,對岸有賺不完的錢,只要我們閉嘴聽話嗎?而一代女皇則是告訴你,分數在我手中。 我們連生活中都有這樣不符合正義的企盼,想進名校想發大財,當然就只能容忍不斷出現的政治邪靈,而他們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黑暗面共同餵養成型的。 我努力了一輩子,曾經以為自己是戰士,不過終究是失望的離開,希望天佑台灣,卡繆在鼠疫中提到的正直,能夠慢慢出現在我們的社會。